電力員工在500千伏十堰—臥龍輸電線路上開展線路投運前的隱患排查
秦楚網訊 記者 楊天嬌 特約記者 楊波 報道:12月9日5時36分,十堰-襄陽臥龍500千伏輸電線路正式投運,標志著我市建設“大容量、大吞吐”堅強電網目標初步實現。據了解,為了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環境,該線路在規劃和建設時,不惜代價繞行70余公里,避開了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,并因此多花費近兩億元。
作為我市第三回500千伏線路通道,十臥500千伏輸電線路的建成,使主網輸入卡口成為歷史,預計電網輸入限額可從35萬千瓦提升至110萬千瓦,可徹底解決電力“枯水期進不來”的問題,有力保障全市人民生產、生活用電。同時,電網輸出限額可從90萬千瓦提升至150萬千瓦,極大地緩解我市電力“豐水期送不出”的問題,為我市清潔能源開發、群眾生產生活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。
據悉,該工程是目前目前全省最長的輸電工程線路。該工程途經茅箭區、張灣區、鄖陽區、丹江口市以及襄陽市老河口市、襄州區等地區,全長225.184公里,全線共組立459基鐵塔,其中十堰境內全長148.676公里,需要組立鐵塔281基,是湖北目前最長的一條50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。同時也是全省建設環境最優、建設標準國內最高、單元造價平均最貴的輸電線路。
電力員工肩扛電線進深山(資料圖片)
國網十堰供電公司總經理楊天功介紹,500千伏十堰變電站出線南邊是賽武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東面是武當山風景名勝區和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地,北面則是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核心景觀區及十堰市城區,導致線路出線異常困難。“為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環境,線路選擇本著避讓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,同時不影響十堰城區的遠期規劃原則開展。”為此,經過長達一年的考察、論證,規劃方案才最終確定下來——由南向西,從賽武當和大西溝自然保護區的交界試驗區穿過,避開十堰城區北上、向東沿著與河南省的交界處通往襄陽市。該規劃設計方案總投資6.2億元,平均每公里造價達276萬元;比最短線路多繞行70余公里,繞行線路耗資1.93億元。
據了解,這條線路投運后,十堰電網將通過3條500千伏線路,2條220千伏線路,2臺75萬千伏安主變與湖北省網聯絡,堅強電網將全面提升我市電網供電可靠性,助力我市 “現代新車城、綠色生態市” 建設,推動我市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